排气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排气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效-【新闻】合被藜

发布时间:2021-04-20 13:36:39 阅读: 来源:排气阀厂家

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成效******

??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把推进农产品加工业作为调整农牧业结构、加快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兴区富民达小康的突破口和重要途径,采取可行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使农畜产品加工业得以快速发展,为加快兴区富民达小康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业现状

我区农畜产品原料充足,粮食人均占有量529公斤,居全国第三位;牛奶人均占有量200公斤,居全国第一位;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绒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依托这些资源,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龙头企业迅速崛起,带动作用******增强。2004年全区年销售额百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336户,实现销售收入636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4.9亿元,其中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725户,实现销售收入621.2亿元,过亿元的企业有72户,实现销售收入457亿元,过 10亿元企业的8户,实现销售收入295.8亿元。伊利乳业、草原兴发、懋菲蒙乳业、奈伦集团、金河集团、华资实业、蒙牛乳业、盘古集团、呱呱叫集团、鹿王集团、塞飞亚集团和科尔沁牛业等18户企业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0户。58户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其中54户为加工型企业, 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376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的60.5%左右,带动80万户农牧民参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占全区进入产业链农牧户的1/2左右。内蒙古草原兴发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包头华资实业有限公司、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亿利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仕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蒙牛乳业7户企业已经上市。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仕奇、草原兴发、塞飞亚、小肥羊、河套面粉、河套白***、草原白糖11个商标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上述品牌销售额已占全区农牧业产业化销售总额的55%。

(二)主导产业稳步发展,加工体系已具雏型。根据资源优势,我区将乳、肉、绒(皮革、皮毛)、粮油、马铃薯(蔬菜、瓜果)、饲料饲草(特种生物资源和沙产业)确立为农产品加工的六大主导产业。牛奶加工是最为成型的产业。2004年全区奶牛存栏200万头,牛奶总产49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全区100多家乳品加工企业设计加工牛奶能力540万吨,去年处理区内牛奶300多万吨。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2004年乳品销售收入分别超过87亿元和86亿元,在全国同行业中分列第一、二位。

肉类加工特别是牛羊肉加工是我区的优势。内蒙古的牛羊肉以其来自大草原、绿色无污染、肉质鲜美等特点,畅销国内市场,草原兴发、科尔沁牛业、小肥羊等一批龙头企业相继涌现并迅速壮大,拉动了肉类加工业发展。去年我区肉类总产量201.9万吨。其中羊肉60万吨,牛肉28万吨,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5.2%和4.15%,排全国第一位和第十位。内蒙古草原兴发集团加工羊肉量在全国同行中排第一名。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在全国建立近700个分店,在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商标,在美国开了分店。 2003年以1520%的增幅被评为“中国民营企业成长最快百强”第一名,2004年营业额超过43亿元。

我区山羊绒品质驰名世界,2004年山羊绒产量达到5552吨,占全国羊绒总产量的40%左右。随着鄂尔多斯、鹿王、维信等一批羊绒加工企业的成长壮大,我区羊绒加工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很高比率。内蒙古鄂尔多斯羊绒有限责任公司和包头鹿王羊绒集团两个企业,羊绒制品占据了全区羊绒衫产量的90%,国际、国内市场份额的50%和65%,多年稳居国内羊绒加工企业前列。鄂尔多斯羊绒集团目前资产总额已达75亿元,2004年销售收入近40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始终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一。

我区马铃薯种植面积782万亩,总产量932万吨。已有10多户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年处理鲜薯能力80万吨,目前马铃薯制品市场需求旺盛,前景看好。粮油加工和饲料饲草产业也正在迅速成长壮大,内蒙古呱呱叫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为全国葵油加工******企业。其它农产品如黑白瓜籽、向日葵、红干椒、蓖麻等产业,以及甘草、麻黄、枸杞、黄芪、苁蓉等特色农产品的加工,也有一定规模和水平。这些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正逐步成为我区农牧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三)经济总量适度增长,运行态势良好。今年上半年我区农产品加工业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截止六月底,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410户,较上年同期增加44户,实现销售收入343亿元,完成增加值10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和5.15%。实现利润26亿元,上交税金1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9%。

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作用巨大

(一)带动了农牧民增收。2004年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收购原料价值225.1亿元,比上年增长了52.8%,收购农畜产品总额占全区农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8.4%,实现产成品价值412亿元,农畜产品加工增值率达到83.1%,农牧渔业总产值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产成品价值总额之比由去年的1:47.1提高到1:48.4。企业获得丰厚回报的同时,也带动了农牧民增收。2004年全区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2606元,其中有820元来自于农产品加工,占31%,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二)带动了农业发展。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近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基地建设投入,有计划地建设了一批适应本地区资源特点的原料基地,同时以种子工程为切入点,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全区百万元以上农产品初次加工企业已拥有了89.6万吨大豆、92万吨马铃薯、375.2万吨玉米、194万吨肉类、5.92万吨绒毛、500多万吨牛奶的综合生产能力。在加工企业的带动下,我区农产品区域化生产格局日渐清晰,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兰察布市、呼伦贝尔市等地的奶牛养殖业;巴彦淖尔盟的肉羊、粮油、饲草业;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肉牛、肉羊、生猪养殖业;鄂尔多斯、赤峰二市和锡林郭勒、阿拉善两盟的绒山羊养殖业;赤峰的肉牛、鸡、鸭和特种养殖业;呼伦贝尔市的乳、肉、草业,都有很好的基础。在基地建设上,我们特别突出草原特色,充分利用农牧业环境污染较轻的资源条件,发挥后发优势,生产优质、绿色、无公害的农畜产品。目前,全区绿色食品产品和有机食品产品总数369个,其中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310多个,认证有机食品产品59个,去年完成销售收入86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三)带动了结构调整。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带动了农牧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农牧业经济结构正由种植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一是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我区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产值的44%,预计到2007年达到52%、2010年达到58%。二是畜牧业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2004年,农区牲畜总头数占全区牲畜总头数的比重提高到67%;预计 2007年达到 75 %、2010年达到80%。三是种植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04年,全区优质、专用、高产品种种植面积达到4000万亩,占农作物种植面积的45%;预计2007年达到60%、2010年达到75%。

(四)带动了农村繁荣。由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拉动了农村各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了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把农业生产和城市市场紧密联系起来,带动了农村二三产业的兴起,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实现了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不仅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向农村乡镇的扩散,加快了小城镇建设,推进了农村工业化,而且吸引城市的技术、资金、人才和设备,促进了城乡之间的经济交融,使城乡优势得到互补,打破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拓宽了农民的就业门路,带动了农村的繁荣。

目前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优势资源尚未完全形成优势产业。加工规模和水平与种养大区的地位很不相称,农牧业潜在资源优势尚未完全变成经济优势。二是农产品加工在产业之间、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同一产业在不同盟市、旗县的发展差距较大。三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较小、带动能力不强,大多数农牧户还没有进入到产加销的产业链中来。四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具有法人资格的协会、行会还不太多。五是原料基地建设不适应企业加工需求。比如生产全粉和薯条的专用马铃薯至今仍供不应求,导致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饲料饲草生产加工也不能满足牛羊舍饲圈养需要。

三、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我区在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更新观念,加强领导。首先,确立农村牧区经济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的观念。2000年,自治区第七次党代会提出我区经济发展要实施工业化、产业化和城镇化“三化互动”,把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经济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并把农产品加工业摆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适时提出要跳出农牧业抓农牧业,以工业思维谋划农牧业的思路,使农牧业由种植业主导型向养殖业主导型转变,为养而种、为加而养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农村牧区经济正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近年在重点工业项目建设中,农产品加工业被列为重点,实施农牧业“种子工程”、“两高一优”和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等项目,也都围绕加工业的要求来进行

其次,成立农产品加工业领导机构。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和农业部印发《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行动计划》后,自治区和各盟市、旗县成立了农畜产品加工业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办公室设在乡镇企业局,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领导。2003年8月,自治区政府在原自治区乡镇企业局的基础上,成立了自治区人民政府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保留乡企局,两块牌子一班人马,为准厅级行政单位,行政编制从原来的23人增加到40人,主要职能是管理和指导农产品加工业。这就从组织机构上确保农产品加工业有专门部门领导、专门人员负责。为适应领导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自治区建立了由政府分管主席牵头,各有关委办厅局行社参加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第三,建立农产品加工统计考核制度。从2003年开始,自治区党委将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销售收入、主导产业原料基地建设、产业化带动农牧户和农牧民增加收入等4项指标,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各有关部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有效地增强了各级、各部门领导抓农产品加工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与考核、指导农产品加工工作相适应,依托自治区农村牧区经济调查队,建立完善了农产品加工业的统计制度。法定统计制度的建立、完善,使农产品加工业抓得更扎实、更准确。

(二)采取措施,培育扶持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为了培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加工企业的水平和规模,使其尽快做大做强,全区各级各地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扶持。

一是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从事农畜产品加工的企业,税收比别的工业企业优惠。自治区新建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5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农畜产品初加工和农牧业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等政策,各地认真落实,不折不扣执行。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比照执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减免所得税等优惠政策。

二是企业用地比较宽松。内蒙古土地资源丰富,三荒土地多。全区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耕地1.2亿亩,仅占全区总面积的6.7%。加工企业所需用地优先安排、审批,征地费用相对较低。允许加工企业通过有偿转让、转包、反租倒包等多种形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三是加大发展资金投入。去年自治区本级财政安排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金1亿元,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又新增1500万元,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自治区决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纳入扶持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资金。各盟市、旗县也相应建立起农产品专项资金,最多的盟市安排3000万元。自治区党委、政府规定,对引进国际、国内驰名加工企业和区内外其它工商资本或民间资本进入我区农畜产品加工业,且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所在地政府可投入一定的资本金,实行先股后退、先借后还的办法,促其发展。呼和浩特、包头、乌兰察布三市乳业发展很快,相继建立起奶牛养殖风险金。呼市的4500万元风险金,市政府和伊利、蒙牛集团各出资1000万元,其余由奈伦集团和各旗县区、广大奶农集资。看上去风险金是扶持奶农,受益******的却是乳品加工企业。

四是信贷上大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积极主动协调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全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生产经营。今年,由我局、国家开发银行内蒙古分行、内蒙古元盛投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三家联合建立农畜产品加工项目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开辟农畜产品加工业扶持资金的新途径。目前,我局已向开行推荐了近期和中期农产品加工业项目。

由于全区上下、各行各业大力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呼市和林县对蒙牛乳业集团实行“免五减五”(免税五年,五年后减半征税)等政策,使蒙牛乳业集团从1999年组建之初几千万元资产的小厂,成长为目前几十亿资产的巨型企业。仅蒙牛、伊利两家企业,就带动了区内20多万户农民从以种粮为主业转到了专门或主要以养奶牛为主业,两企业可控奶牛达到70万头左右。

(三)集中力量,切实加强原料基地建设。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加工企业对原料的需求,各地及有关部门下大力搞好原料基地建设。随着伊利、蒙牛乳业快速壮大,以及北京三元、上海光明、黑龙江完达山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到我区开发乳业,奶源基地建设成为当务之急。各地大力发展奶牛生产,使我区奶牛存栏从1999年底的61.8万头发展到2004年底200万头,发展速度居全国之首。舍饲1头奶牛需要种植两亩青贮玉米和两亩优质牧草,随着奶牛迅猛扩张,种植基地结构调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青贮玉米面积由1999年不到200万亩,发展到去年的690多万亩,人工优质牧草发展到近千亩,其中苜蓿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加工专用玉米、马铃薯和高油大豆的面积、产量逐年增加,肉牛、肉羊养殖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四)创新投资体制,多渠道筹集发展资金。首先在政府投入方式上,从基地到龙头按产加销通盘考虑进行系列化安排;横向改变过去资金分散使用的局面,对重大项目在投资渠道不变的情况下,进行整合,集中投放。2002年自治区筹集了近3亿元资金,用于重点加工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和基地建设。自治区产业办成立后,经过多方协调争取,从2004年起,自治区财政安排1亿元农牧业产业化专项基金,集中投向农产品加工企业、原料标准化生产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出口农产品基地等建设项目,支持为加工业服务的体系建设。其次,各级政府把招商引资作为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以资源引资、以政策引资、以投资回报率高引资。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利用媒体和互联网等多种手段广泛招商引资,大量吸引其他领域资本和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业,引进了一批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到我区投资。2003年,摩根斯坦利、鼎辉投资、英联投资有限公司予以蒙牛乳业2亿多人民币的资金注入,开启了海外风险投资进入中国乳业的大门。世界乳业第一强雀巢集团进驻我区,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河南梅花生物科技公司、山东金锣集团、新疆屯河集团等粮、油、肉、菜加工大企业,已纷纷落户内蒙古。投资渠道的不断拓宽,使我区农产品加工领域成为投资的新热点。(产业化办公室)??

临朐县人民医院

原料药

燃料

高速公路